发布时间:2024-09-27 17:52:17 阅读量:3339
中文汉字常识-8:
汉字的科学和优越性
从1840年开始,在西方的科技领先、军事侵略、经济剥削、文化摧残的多重打击下,百年的外患内乱,中国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丧失殆尽,去汉字化和文字拼音字母西方化,竟然也一度成为救亡图存的新文化强音。
天佑中华,站起来的新中国实行了推广简体字、普通话与稍后的改革开放国策,富强起来了的中国得以从容、平和与理性的重新审视、学习、理解中华文化,重拾民族自信、文化自觉与传承文明,汉字的科学先进性和比较优势亦得以认识和肯定。
事实:(1)联合国6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2)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3)计算机语音输入最具有希望的是汉语;(4)汉语是稳定的是收敛的,英文是不稳定的是发散的等等。
比如:
1、汉语数字的表达十分简单,严格遵循十进制,可以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法完全对应。序数词只需简单地加“第”。除了“二”和“两”的区别需要死记外,学习汉语数字完全没有难点,只要会阿拉伯数字,记住“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4个音节,就可以说出几乎生活中用得到的任何数字了!这比起法语变态的四则运算,日韩语固有和汉字两套,简直简单到天上了。即使是相对简单的英语也不如汉语合于十进制,11-19,20,30,40,50,60,70,80,90还是要单独记忆。
2、汉语的单音节词根多,再加上没有大量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如英语中的拉丁语,日韩语中的汉语),因此汉语可以用同一套词根构造普通词汇和专业词汇,构词法的逻辑性相当强。很多专业术语也完全可以“望文生义”。
比如汉语的“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完全就是用与日常用语中相同的数字和“边”、“形”二字构成的,任何人都能明白,而英语的“pentagon hexagon heptagon octagon”则是来自拉丁文,和日常语言里的表述是脱节的,加大了理解难度。同时,这种依靠单音节词根进行完全透明的构词的系统也是开放的。普通人也可以在起人名、起店名的时候,用两三个音节就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3、汉语韵母的数量适中,不像英语那么多,也不像日语那么少,而且不同于粘着语,汉语句尾的音节是开放集合,句法成分的位置也允许为了押韵而改变,因此押韵很容易,文盲随口编个打油诗也能朗朗上口。
4、汉语的话题可以在和后续部分在逻辑关系极为松散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组成句子而不引起误解,如“那场火幸亏消防队来得早”,对于日常生活中信息的高效传递很有用。当然,对于需要严密表达的场合,这就是缺点了。
5、汉字的字形可以负载独立于语音的额外信息,这一点不同于拼音文字。因此只有汉语可以把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全部用单音节来表示,而拉丁语里用后缀表示,并且体现在语音上的元素类别,在汉语里是用部首表示的,不占用语音的时间。学个两三千个汉字足够学习全宇宙所有知识,但是大多数语言都无法做到。
通俗的讲,声音的种类,就是能够发出多少种声音。普通话的一个汉字是一个声音。拼音文字的代表,英文的一个单词是若干个声音。
英语有20个元音20个辅音没有声调,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普通话有20个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连乘的结果大约是3000个声音。能被利用的是2500个声音,普通话中真正用到的是1200个声音。
英语的400个声音只能表达400个事物。这400个事物之外的事物,如果要表达,就只能靠声音的重复才行,用2个或者3个声音表达。普通人的一个声音约需1/4秒。可见,说英文者要表达第401种事物,就需2个声音,耗时1/2秒。而中国人表达1200个事物,只需1个声音,耗时1/4秒。
另一个对比就是日语与汉语。日语使用了100种声音,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很多汉字让日本人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假设:一个汉字对应日语的两个声音,那么,日本人一生能够享受到的信息,只有中国人的一半。
声音种类多的语言的使用者比声音种类少的语言的使用者思考速度快。相同时间,思考速度快的人,自然能够思考更多的问题,当然也就更聪明。中国人最聪明的原因就在这儿,这是中华民族的先天优势。
现在,英语单词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了。惊人而可怕,普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的。而这些单词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表达。
连体词无需记忆却增加发音次数,新词汇节省发音却增加记忆。英语没法两全,英语里的多重名词和它的分解词没有丝毫关联,英语词汇的主体就是这样的。上百万的英语单词就是这样出来的。汉语基本不必发明新汉字,仅仅依靠原有的汉字组词就可以了。
现在的中国学生,可以琅琅上口地读2000年前的诗人屈原的楚词。这种文字的稳定性,是智慧传承的基础。有了这种稳定的文字,才能读懂自己远祖的文明,才能不断的继承和进步。英语就做不到,因为太不稳定了,现代人读莎士比亚的原著已经困难重重了,更不用说2000年前了。
英语是“一维的”和“密码式的”语言,语言的一维性思维是直线式(线性)的。这种直线式思维,对人产生的影响:做事方式直接,绘画喜欢用直线等。语言的密码性,导致语言抽象而费解,美国300万患失读症的儿童(智力正常)就是受害者。现代研究资料也表明:说汉语比说英语能更多得使用右脑(天才脑),使用汉字的人会更聪明。
中国的小孩,只要智力正常的,很少有患失读症的。因为,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和“形象的”语言。语言的二维性,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是曲线式(面性)的。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获取信息的速度比密码快N倍。获取相同信息,花费的时间更少,当然也就更聪明。
同样的场景,美国人倾向关注中心物体而忽略背景(一维的思维导致的),而中国人关注物体更注重整个场景(二维的思维造就的)。忽略背景,使得美国人看问题:深刻却片面。看问题片面的人,容易一根筋,使得做事成本过高。注重场景,使得中国人看问题:全面且懂得变通。看问题全面且会变通的人,做事自然容易做得好。因为,事情看得透彻,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很多在西方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中国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英文世界里,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汉字就不多说了:国家的扫盲标准是1500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三四千汉字,搞科研都没问题的。至于读书看报更是小学毕业生都可以做到的。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 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
中国的文学作品没法翻译成英语,英语的文学作品却能翻译成汉语。这种现象说明:英语表达的思想,都能找到对应的汉语表述;而汉语表达的思想,不一定能找到对应的英语表述。这种现象还说明:英语是汉语的一个真子集,英语能够表述的思想,只是汉语的一部分,英语是有缺陷的,有很大的缺陷,相比之下,汉语就完美多了,能用更少的字表达更丰富的思想。